剛過玩中秋連假,想必很多人在假期裡都和親朋好友團聚烤肉吃飯,每到特定節日或是朋友聚會的場合,因為久久一次而更顯得特別,許多人便會因此放任自己的飲食,以紓解壓力為由好好犒賞自己而大吃大喝無限制。
不過也因此,期間醫院的急診病患也比平常增加三成左右,減重門診在假期結束之際也湧入大量患者。月餅和烤肉都屬高油脂類食物,一下子突然吃太多,腸胃可能因此適應不良,引發急性腸胃炎。
許多人為了取得平衡,會刻意讓自己在大餐前一餐少吃一點甚至不吃,這些作法恐怕只會更傷害身體,人的作息都有一定的循環習慣,一旦突然破壞,無非是打破平衡,身體必須重新調整,好比突如其來的大雨,讓河水暴漲、土石剝落,為自己的長遠健康著想,吃東西還是適可而止最好。
何況,吃得太脹太多,也只會苦了自己,又浪費了食物,不是嗎?
《真實簡單》雜誌(Real Simple)報導,當你不確定自己是否患有「情緒性暴食」(emotional eating),不妨利用下列4個問題自我檢視。
Q1:當你沒有感覺特別飢餓時,是否經常因為情緒低落而進食?
假使你並非因為生理上飢餓而需要,那麼光靠吃東西絕對無法令你感到滿足。
Q2:當你遭遇問題時,是選擇面對,還是打開冰箱找食物?
心理學家認為,用食物自我麻痺,卻不願面對、處理自己的情緒,反而會帶來更多壓力。
Q3:吃了少許甜點後,你會自我懲罰嗎?
營養師指出,如果你因為吃了一球冰淇淋而心情惡劣,過度罪惡感可能導致你接下來吃完一整盒冰淇淋。
Q4:你是否慣常攝取過多的澱粉類、高脂肪性食物?
可以保留一點彈性,容許自己偶爾「放縱」吃些高熱量食物,但得注意自我節制,不要失控。
(圖片來源:網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