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對類固醇都不陌生,過去常有門診病人拿著用過的藥盒說:「醫生,上次我擦這種藥效果很好,能不能多開幾盒一樣的藥給我?」通常這些藥都是藥效極強的類固醇藥膏,我們往往得花費許多唇舌才能讓病人了解:並不是每種皮膚病都適合使用強效的類固醇,過度使用或用法不當甚至可能產生極大的副作用。
類固醇,如稱「美國式的仙丹」,如同一把利刃,用得好能救人無數,用不好卻也可能致人於死。因此不迷信與過度依賴它的療效,醫師在使用上也應該具備專業認知與負起社會責任。
日前一名40歲男性上班族,從小患有脂漏性皮膚炎,有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的習慣;由於最近工作壓力大、時常熬夜,加上入秋後,天氣轉為乾燥,導致皮膚出現乾癢、脫屑等症狀,於是使用類固醇劑量愈來愈大。某晚,他發癢受不了一抓,卻血流滿面,進而尋求中醫治療;中醫師表示,長期使用類固醇,副作用恐造成皮膚更脆弱,一抓就容易破皮流血。
也有愛美女性自己去藥局買類固醇藥膏來擦,類固醇確實會"短暫"讓皮膚變好,但畢竟是藥物,不能當保養品來長期使用,用久了皮膚不僅會起丘疹、臉泛紅,甚至還會反黑、引發感染,副作用不容小覷。
類固醇為抗發炎藥物,只能降低發炎反應,無法根治。長期使用,容易出現膚色暗陳、肌膚不平滑、脆弱敏感等副作用,因此應該避免將類固醇擺在日常用藥。長期使用者也可以慢慢減低用量,讓戒斷反應不要那麼嚴重。
(圖片:網路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